我们为什么要祭祀祖先?这是最好的回答

2025年04月20日

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它不同于西方的宗教仪式,是一种根植于每个国人心中的信念,它是孝道的另一种表达,是我们铭记先祖恩德的象征,更是维系整个民族团结和延续的根。


孝道往小了说,是孝顺父母,但往大了看,就是拜祖宗。


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拜祖宗,有人问,祖先在哪?祖先就在我们身边。


我们的姓氏来源于他们,我们的生命也是从他们那里得以延续而来,甚至于我们所站立的这块土地,也曾留着他们辛劳的汗水。


对于父母,我们每个人出生都是带着父母的基因而来,前三年我们生活不能自理,只能完全依靠父母的喂养呵护,才能得以生存,所以孔老夫子才说,我们要守孝三年。


对于祖父他们这一辈,他们是我们父母生命的起源,没有他们,也同样没有我们,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和父母不同,父母对于我们有教养之责,而他们对于我们只有无限的疼爱,这个疼爱的缘故,就是血脉。


此外,我们身上具有的一些品德,简朴、节约、勤劳等等,无一不是从先人们身上传下来,他们用亲身经验累积成智慧,告诉我们,人这一辈子,即便再富有,也不能浪费粮食,要惜福。所以我们也要铭记他们的恩情,这就是孝道。


论语·八俏》里讲,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”


这句话的意思是,我们祭拜神,祭拜祖先,就当做神、祖先在面前。


因为牌位、墓碑、石像本质上都只是物,并无意义,但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他们,那么当我们跪拜这些物件,也就像他们真正来到了我们面前,承接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恩,这是一种超脱生死的交流。


正是基于这种“相信”,才能让他们继续“活在”我们心中。


为什么古人都要给自己立传,每个皇帝继位不久就开始规划给自己造陵,而且又是选址,又是看风水,这是因为我们古人很早就知道,人不可能不死,但是人可以凭借着被人纪奠,被后人铭记,而“延续”自己的生命,甚至于还能通过某种特殊关联,形成对后人的美好祝愿和护佑。


此外,在我们的文化里,“祭祀”并非是一种单向沟通,这是因为,我们还有另一种“信息传递”方式——托梦,我们相信,当已故亲人有所求,或者当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思念时,也会通过“梦”的形式来告知我们,我们便可再借助祭祀,向他们烧钱烧香,送去他们所需物资,诉说心中思念苦楚,或是讲些家常琐事。


祭祀从哪里来?从孝道文化中来。那孝道从哪里来?从恻隐之心来的。


古人说,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。有恻隐之心,才是仁爱的开始。


我们面对父母衰老,不赡养他们,心就会寝食难安,这就是恻隐之心。


同理,当面对清明节、寒衣节、中元节这些祭拜先祖、纪奠已故亲人的节日,我们无所作为,心里也会难安。当面对杂草丛生的墓地,已经快毁坏的石碑,作为后人,但凡有孝心,心里必定充满自责。


在我们心中,这些无人祭拜的先祖,也许因为无人纪奠而被人遗忘,也许因为无人为他们烧去纸钱,而不得不在另一个世界受苦。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可能性,我们才需要祭祀,这也是我们后人能唯一为先祖们做的一件事。


对于我们来讲,我们把祖宗牌位放到我们居住的地方,是因为它在,我们的心就安了,我们的子孙后代就知道,我们是有根的。


所以祭祖、纪奠亲人,不要在乎形式,关键在于我们的诚心,在于我们能否为自己的子女做好榜样,真正的传递好孝文化,只要我们做到这两点,祭祀才真正有意义。


快速创建纪念馆 下载云端念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