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赋作为两汉的“一代之文学”,是汉朝国力强盛,经济发达,万国来朝的大帝国气象的文学表现,其中都邑赋更是众多赋类中最能表现这种目的的。作为古代最重要的官方活动,祭祀在都邑赋中也有所记述。
《左传》载: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
将祭祀与军事相提并论,可见祭祀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。从春秋战国到汉魏六朝时期,祭祀可以说是国家政治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通过汉魏六朝都邑赋,可见此时期祭祀具体活动内容。
东汉张衡《东京赋》中用了两大段的文字来记述当时的祭祀之礼。
但是这些文字的侧重点在帝王的祭祀仪仗,对具体的祭祀过程则在幵头就用“肃肃之仪尽,穆穆之礼殚。”描述。后描写了祭祀时的舞乐场面“孤竹之管,云和之瑟,雷鼓鼗製,六变既毕。冠华秉翟,列舞八傦。”及祭祀所用物品“躬追养于庙祧,奉蒸尝于褕祠。物牲辩省,设其福衡。毛焦豚舶,亦有和羹。涤濯静嘉,礼仪孔明。”,
表明祭祀的意义是沟通神灵,孝敬祖先,求得风调雨顺,“春秋改节,四时更迭。蒸蒸之心,感物曾思。”西汉时祭祀的礼仪多沿用先秦制度,较为简陋,且并不是很被重视。直到东汉显宗时期,才重新完备其礼制。史书中多有对两汉时期祭祀的记载,但史书的记录多是简单提及,而张衡《东京赋》以文学的手法描写祭祀活动细致入微、生动形象,让后人更具体的了解当时的祭祀仪式。
除了以上高规格的国家祭祀外,都邑赋中还有对民间祭祀的描写。
扬雄《蜀都赋》中有:“若夫慈孙孝子,宗厥祖祢,鬼神祭祀,练时选日,沥豫齐戎。龙明衣,表玄谷,俪吉日,异清浊,合疏明,绥离旅。”记述祭祀祖先时要准备的事项,后面就对祭祀所用的食物作了详细的罗列,都是可以练神养血的事物。张衡《南都赋》中所写祭祀场面在开头点明“及其釓宗绥族,褕祠蒸尝。”的祭祀事宜。
无论何种形式,祭祀习俗流传至今,不仅是为了寄托情感,也是为了缅怀先辈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近几年早已开始倡议“云祭祀”或文明祭祀,以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,“云祭祀”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,生态环境好了,不但可以让逝者安息,还能泽福后代。不少人表示,“云祭祀”没有人流扎堆,没有车流拥堵, 没有烟雾缭绕,少了劳累奔波,多了绿色文明,这样祭扫其实也挺好。
其实,不管现场祭拜也好,“云祭祀”也罢,都可以寄托对先人和先烈的一种敬重与怀念之情,但是“云祭祀”从心理上既满足了民众的祭扫要求,还能保护生态环境,可谓一举多得。
为此,云端念始终坚持打造有温度的网上纪念平台,为用户提供更佳的缅怀方式和最优质祭奠服务,履行“致力于传承中国孝道文化”的企业使命努力奋斗,以最好的产品质量回报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