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农村丧礼老规矩一定要懂,免得得罪人

2025年04月20日

农村比较重视丧礼,因而有诸多俗礼和讲究。这些讲究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,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。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,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,对这些习俗规定所知较少,常常冒犯了他人而不自知,所以多了解这些规矩还是有必要的。


农村的喜事和白事有着截然不同的规矩。红喜事,如结婚、老人过寿、孩子周岁宴、乔迁、升学宴等,都需要事先邀请,过去还讲究发送请帖,只有收到邀请的人才能去参加。


    而白事则不同,即便没有被邀请,作为同一个村里的,也应该主动前往,自发前来吊唁,这是因为逝者的亲人们沉浸在悲伤中,且事情繁杂,邻里左右去帮个忙也应当,这样才能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,更加有温度。


 在送礼方面,不同场合也有讲究。喜事不能送伞,因为 “伞” 谐音 “散”,有分散、离散之意,与喜庆氛围相悖。过寿不能送烟,“烟” 与 “咽” 谐音,有咽气之意,不吉利,且烟本身不健康。


    参加丧事如果未能及时前来吊唁,事后也不宜补送礼物。这不仅会打扰主人家,勾起伤心事,而且补送礼物寓意也不好。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这些是“瞎”讲究,但也要理解,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,谁都希望图个吉利,不愿意听到不好的话,所以,参加红白喜事送礼要遵循当地规矩。


 由于现在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地工作,经常遇到各种请客摆酒去不了的情况,在送礼的时候就要记住上面这句话。对于红事,如果人无法赶到现场,但是礼物送到,也算是尽了自己祝福的心意,亲友也不会责怪。


    但是对于丧事,自己尽量要赶到现场,倘若无法赶过去,就不宜随礼。因为白事本就是一个非常难过的事情,邀请你前去帮忙其实就是对你的信任,因此不出意外的话是一定要去的。而如果实在去不了,也不能只随礼,最好请人代替,之所以不能只随礼,是因为丧礼重人不重钱,他们最需要的能够帮忙的人,并不是那份礼钱。


 当家里老人去世,首先要报丧,一般先通知同宗族亲人,然后按顺序去舅舅家、姑姑家等报丧。没有收到报丧的亲友不能主动来吊唁。在吊唁过程中,亲友会敬献纸钱,逝者子女则会向烧纸钱的亲友跪谢,即 “谢孝”。如果对方没有烧纸钱,就不需要向其表达感谢之情,这体现了 “礼尚往来” 的原则。


在我国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中,家里有老人去世,第一年春节不能走亲访友,亲友也不宜来拜年。如果老人在春节大年三十或初一去世,过去还有 “秘不发丧” 的传统,等过了初一才办丧礼并通知亲友。在 “烧七” 期间也不宜去亲友、邻居家串门,一般要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才可以。如今虽有些地方没那么严格,但丧事期间还是尽量不要去他人家串门,有事在门口说即可。


农村丧礼的这些老规矩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其实也是人性之中温情的一部分,我们希望喜上添喜,因而喜事热闹,可以随意,我们也希望远离悲伤,因而给予失去亲人者更多关怀和支持。

快速创建纪念馆 下载云端念APP